人物簡介:黨丙杰,漢族,IEEE學生會員,出生于陜西省寶雞市。2013級西北大學微電子學專業學士,2017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材料學碩士研究生,師從郝躍院士團隊的王宏特聘教授,從事生物可降解與物理瞬態神經形態器件及類腦芯片的研究工作。參與多項國家重大研發計劃項目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突出,累計發表SCI期刊論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6篇(SCI國際學術期刊4篇,國際會議論文2篇),并在Advanced Material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等微電子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有多篇文章投稿之中。在讀期間,曾榮獲2018~2019學年國家獎學金,2019年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芯國際孟寧獎學金,2019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秀研究生”榮譽稱號,并于2019年獲得中國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高教組國家級銀獎、陜西省賽區省級金獎、銀獎等多項獎項。現已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錄取為2020級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博士研究生,繼續從事新型類腦計算芯片的研究工作。
腳踏實地, 迎難而上
2017年初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郝躍院士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組,在導師王宏的引導下,黨丙杰同學刻苦努力,在短期內學習和掌握了微電子實驗工藝技術,并深入地了解了最前沿的微電子技術研究內容,這為他本人后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研究領域涉及計算機、生物、材料、物理以及微電子等多學科知識,在開始接觸科研之時,黨丙杰便遇到了學科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而研究生一年級課程較多,為了充分地利用每天的學習時間,他給自己制定了一份詳細的從早上6:30到晚上12:30時間段內的學習計劃。在他的計劃表中除了專業課程表之外,還有具體的學習科研工作計劃。每天他利用晨練后的一個半小時用于學習短缺的學科知識,利用在實驗室做工藝時的空閑時間通過手機閱讀學術文獻的方式儲備研究領域的相關知識,利用午餐和路上行走的時間練習英語聽力以幫助自己提高英語水平。此外,在實驗室科研工作結束后,他還利用睡前的一個小時時間學習計算機算法,以及科研過程中所涉及的軟件知識。日復一日,經過一整年的刻苦努力,黨丙杰同學對整個研究領域的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在進入實驗室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就做出了出色的科研成果。
思維開拓,敢于創新
黨丙杰同學對待學習和科研工作認真嚴謹、一絲不茍,對理想和未來發展方向有著清晰的認知,他心態成熟穩重,健康向上,成績優異,具有出色的自學能力、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寬廣的知識面。此外,他還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夠及時發現科研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與老師溝通解決。更加可貴的是,他還具有極強的團隊組織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科研中與老師同學積極合作,幫助指導低年級同學,帶領團隊出色完成科研工作任務。黨丙杰同學首次在國際上報道了物理瞬態神經形態突觸器件,研究成果發表在SCI一區雜志Nanoscale上,該研究成果還被Advanced Materials 等頂級期刊作為重要研究進展報道。此后,他采用生物相容性與生物可降解金屬納米層摻雜技術改善了物理可降解突觸器件的性能,實現了多值存儲功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微電子器件工藝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上,并被選為當期封面文章,這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迄今為止在該期刊的第二篇封面文章。
學無止境,志存高遠
經過不到三年的科研歷練,黨丙杰同學對自己的科研工作有了深刻的認知,并形成了體系化的科研思維。此外,他認知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工作者,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遠遠不夠,為了進一步提高個人的科研能力,在畢業之際,他依然堅持學習新領域的知識,投入到新的研究工作之中。此外,黨丙杰同學不斷激勵自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早日實現基于新型神經形態器件的類腦計算芯片,為我國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導師王宏評價:
黨丙杰同學學習成績優異,科研成果突出,思維開拓,敢于創新,在科研中積極努力,對研究領域有著深入的認知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他還具有很好的領導能力,能夠有效地指導和幫助低年級研究生開展工作。他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的科研成果已經達到了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要求,是非常突出的青年人才。
(文/西電新聞中心·劉 男 高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