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發展目標,勤思篤學逐夢
劉昀澤同學課內成績優異,數理基礎扎實,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課分數均在97分以上,數學類物理類課程分數均在91分以上。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離不開時間精力的付出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他說,“我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錢學森班的學習氛圍非常好,同學們對知識探索的熱情是非常高的,我很幸運能在這樣的班級里學習和生活。”提前做好人生規劃,高標準要求自己,學好知識,提升本領,這些都是他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原因。
提到人生規劃,劉昀澤同學的眼里充滿了光。他說,“未來,我想成為一名像錢老那樣的科學家,努力不負在西電錢學森實驗班學習的四年時光。”也正是這宏大目標,始終驅使著他在不斷探索未知的領域。
投身創新創業,力求知行合一
劉昀澤同學勤于思考、善于實踐、勇于創新,在知識積累階段,他積極參與各類科技創新比賽。大一時,他與隊友共同設計創作科技作品參加了星火杯科技作品競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他表示當初抱著學習的心態報名參加了星火杯,準備作品的兩個月時間讓他感受到了科技創新的魅力,這段經歷像一把鑰匙,開啟了他日后參與科創競賽的大門。
大二時,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初次接觸無人機,讓他對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FPGA大賽中,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無人駕駛動態多模態動態目標檢測系統。此后帶隊參加了北斗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大學組國家二等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團隊在西北賽區獲得特等獎,填補了連續五年特等獎的空缺。
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他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共同探索前沿科技的落地之路。他在“騏驥天眼—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領軍者”項目中擔任項目負責人,獲得“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國家銀獎和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銅獎,是國賽項目隊伍中為數不多的本科生參賽項目。“這一路上遇見了很多人,結識了很多的朋友。在項目備戰國賽的階段,如果沒有張祥輝、蔣昊宇、衛雙影等騏驥天眼團隊成員的付出與協作,我們的項目很難獲得這些成績,特別感謝我的小伙伴。”
在科創之路上,他發現了做科研、做產品和真正創業三者之間緊密相連,卻又界限清晰。他根據積累的項目經驗與社會調研,減少了拍腦袋創新、重復創新、過度創新等大學生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始以技術創新結合市場需求的模式深入思考,更加全面客觀的解決實際問題。
賡續紅色基因,弘揚航天精神
作為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的一員,劉昀澤深知肩上的責任與使命,“作為錢班學子,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既要注重知識的深度,也要注重知識的廣度,在學習和實踐中增長智慧才干,錘煉意志品質,勇擔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國家棟梁。”在航天金課報告會上,在勞動實踐活動中,在教育扶貧支教隊伍里,都有劉昀澤的身影,與之相伴的,是青年人的朝氣蓬勃和無限熱愛,是錢班學子的青春擔當和勤勉篤行。
籃球是劉昀澤一直堅持的體育運動,十幾年來的堅持培養了他的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作為班級籃球隊主力,他連續三年參加學院籃球賽,為班級爭取了多個獎項。學習之余,他積極將自己的競賽經歷和科研經驗分享給周圍的同學,在丁香2號書院“品悅丁香·分享者”活動中,他以“競賽從零開始”為主題向100余名學弟學妹分享了自己由星火杯起步不斷成長最終斬獲多個國賽獎項的進階之路,在他的影響下,80余名學生報名參加科技競賽,投身創新創業浪潮。
在創新中成長,在感恩中前行。劉昀澤表示,作為錢班學子,賡續紅色基因,傳承西電精神,涵育家國情懷,弘揚航天精神,是我們始終如一的使命擔當;永葆敬畏之心、永懷赤子之心、永持探索之心,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未來,我們將在紅色基因、錢老精神、航天情懷的感召和指引下,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走好人生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文/鄭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