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四屆 國家級教學名師——劉三陽教授
“名師不過是一個標簽,貼不貼這個標簽,人還是原來的人,水平和能力還是以前的樣子,并不因為貼了這個標簽而馬上提高。說實話,讀書、教書、做研究不僅是自己的職業要求,也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些已經成為我生活甚至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2008年9月從北京領獎返校的第四屆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劉三陽在學校歡迎會上即席發言的一段話,獲此殊榮的他依然那樣淡泊寧靜。
從讀本科、碩士、博士,赴法國做博士后,破格晉升副教授、教授,到成為學校當時最年輕的系主任,擔任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國家教學名師獎……一路走來,劉三陽的人生可謂色彩斑斕。
1911年年底,劉三陽考取了陜西師范大學數學系。
“我本來對文理沒有偏科,對文史哲興趣更大,但考慮到文科易受政治牽連,數學不大依賴環境和其它條件,所以第一志愿報考了數學專業。”這就是劉三陽選擇報考數學專業的原因。殊不知這種特殊背景下的選擇竟成了永久的邂逅,他愛上了數學。
1982年8月,劉三陽進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主攻應用數學和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最優化,即在眾多選擇中尋找最佳方案的理論和方法
兩年半后,劉三陽以優異的成績碩士畢業并留校任教。1985年,他又邊工作邊學習,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1990年,學校舉行首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經過選拔賽、初賽和復賽,劉三陽脫穎而出,成為全校榮獲一等獎的兩名青年教師之一。時任應用數學系主任的屈家淦教授曾在全系大會上感慨地說:“我當了幾十年教師,劉三陽是我遇到的教學最好、功底最扎實的年輕教師……。”
桃李不不言,下自成蹊——20多年過去,劉三陽先后培養了46名博士和70多名碩士,目前已有20多人成為國內多所大學的教授……
長期養成的廣采博覽、勤學好思的習慣,為他治學、教學不斷注入源頭活水。在閱讀書刊文獻時,只要發現與教學相關的新例子、好題目或簡潔巧妙的證明,他會立即記下來;若與其他老師所教的課程有關,他也會及時告知共享。
一談到教學法,劉三陽滔滔不絕:“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常留遺憾的藝術,因此,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如同將一部小說、一段歷史改編成劇本,然后搬上熒屏或屏幕,教師集編、導、演于一身,要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和再創作,盡量揭示知識的來龍去脈和數學思維,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每個環節和細節都充滿了藝術性、創造性和個性。”
(文/西電科大報) 原文:http://news.xidian.edu.cn/view-2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