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少年求學路:四門考試三門滿分
張錫祥:我出生于1933年。我曾祖父那一輩從河南逃荒到山西當長工,就在山西成了家。
1939年我開始在村里上小學,直到1945年。這期間城里被日本人占領,成立了縣政府。農村里面是八路軍成立的抗日人民民主政府。我們一邊念日本人要求的語文、算數,一邊偷偷的念八路軍發的宣傳抗日的書。那時村里很缺勞力,因為中青年男子都參加八路軍去了,所以學校里只有冬天上課,一到夏天,老師、學生都要回家種地。
到了1947年,蔣介石重點進攻延安,八路軍的野戰部隊就撤去保衛延安。我們躲在家里,根本不敢在外面活動,生怕被抓去當兵。我那時14歲,當時抓兵名義上要求是18歲,但實際上他不管年齡,只量個子,身高超過1.5米就給抓走了。1947年的秋后,我們村有一個老師在文水中學教書,當時的兵役制是只要上了中學就可以不用去當兵,所以我和三個同學就一起跑到了那里,實際上并不是去念書,而是為了避免被國民黨抓去當兵。
剛到文水中學時一切還算平靜,但到了1948年初的時候,就開始搞自白轉生運動,這個運動的含義就是讓原來八路軍所占領地域上的人們,向他們交代以前都給八路軍干過什么事,還要保證以后絕不給八路軍干任何事,實際上就是劃清界限。我們四個同學是從農村來的,我們村叫東堡村,離云周西村約三華里。劉胡蘭在1947年1月12日犧牲后毛主席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從此劉胡蘭的名字在解放區是家喻戶曉,閆錫山的兵稱云周西村為“小延安”。所以他們就認為我們是八路軍的人,是八路軍的偵探,對我們四個人進行了三個月的嚴刑拷打,將四個人分開,一人分別住在一間房里,分別審問我們到底是不是八路軍派來的偵探,上的刑法包括坐老虎凳、壓杠子,我們才都是14、15歲的小孩子,確實為躲避勾子軍的抓兵而到文水中學的,打了我們三個月,也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是八路軍的偵探。后來由老師做擔保,說我們都是家里的獨子,怕被抓去當兵才來到這里的,就這樣我們才被放了出來。
1948年夏天,文水縣全境解放了。秋后文水中學就開學了,通知我們村的四個同學再去上解放后的文水中學讀書。我們又上了解放后的文水中學,老師知道我們曾受到過嚴刑拷打,對我們幾個都很關心。上了一個多月的課,學校就推薦我們到農村去搞土改,直到1949年5月土改才結束,文水中學和汾陽中學合并,那時我也沒去汾陽中學上學就回家了,在7月份跟著一個親戚去了北京。
到北京后,我在報紙上看到有一個中學在招生,然后就報名,結果就考上了。于是,我就在1949年9月1日正式開始上初一,那年我16歲。當時那個中學的名字是民國中學,是國民黨時期的一個私立學校。那時候,我除了吃飯睡覺之外的所有的時間都在學習,在學校一次考試中,四門課我考了三個100分,一個99分,一下子在學校出了名,從那以后,我整個人都自信起來了。
冬天放寒假時,我也沒有回家。一方面從北京回山西太遠了,另一方面也為了省路費,當時我念書每個月大概七塊錢伙食費,都是親戚資助的。那個寒假,我就一個人在宿舍里自學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學完了初一下學期和初二上學期的課程,后來就考了插班生,跳級到北京勞動中學,讀初二下學期。三年初中我只用了兩年時間,于1951年夏天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