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膚、利落的短發、寬廣的肩膀,出生在東北石油基地大慶的馬維泉身上透露著典型的東北人特質。在記者到達時,馬維泉正忙著接待因為兩會從各地趕來參觀紫光數碼的合作伙伴。“馬總待人很溫和,感覺像大哥一樣。”一位他屬下的員工這樣評價他。
大慶十年
1989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畢業的馬維泉被國家分配到大慶石油管理局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在那個由國家安排工作的年代,馬維泉只能將想去大城市接受挑戰的愿望埋在心里,回到家鄉,開始了在大慶石油勘探測井公司計算機中心的工作,負責地震、測井數據的處理。“每天的工作很簡單,就是負責計算機中心的系統維護、科學運算軟件開發,對我來說節奏比較緩慢。”馬維泉評價那時候的工作說。不喜歡安逸現狀的馬維泉于是開始了自己的探索,在系統管理的同時利用所學知識主導開發適合于企業的新系統,勤奮和努力并沒有白費,1995年馬維泉被任命為計算中心副主任,開始負責企業系統的管理和開發。
1997年在馬維泉看來是影響很大的一年,同時也是改變他觀念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大慶石油管理局進行改制,參與到了企業的改制當中,在此后的兩年中,從企業改革工作組的成員做到組長,他主持了流程再造的BPR、質量管理的ISO9000等多項重要的管理系統改造。也正是這次改制,讓馬維泉對于企業信息化有了新的認識。“在我原來的觀念里,總覺得我們學技術的人就是要怎么提高自己的開發創新能力,但是在改制過程中,我深刻意識到了一個企業信息化負責人對于企業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在專注技術的同時,對企業管理知識也開始關注起來。”馬維泉在談到那次改制時這樣說。
事實證明,在信息化與業務結合越來越緊密的現今,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CIO真的成為行業主流。
重返校園
在接觸到企業管理以后,馬維泉漸漸感到自身知識的缺乏。懷著對于提高自身能力和對更高層次挑戰的決心,馬維泉決定放下工作,重返校園進行深造,他的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家庭的理解。“其實在1992年我去過一次深圳,看著在深圳的同學吃了很多苦,覺得深圳的技術研發環境也不好。在1995年我就想回學校繼續深造,補充我的知識,但是那時候小孩太小,我怕妻子一個人負擔不了。1998年孩子大些了,于是我做了這個決定,這也要感謝我妻子的默默付出。” 這位東北漢子在談到當初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對妻子的做法表示感謝。
1998年10月份,馬維泉放下手頭工作,開始專心在家復習,準備次年的研究生考試。“那時候是冬天,在家哪也不去,因為10月份才開始復習,專業課對我來說沒什么問題,但是英語是個大問題,我每天差不多就睡5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學習。家里的事基本上不管,都是妻子一個人來。”馬維泉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錄取,開始了他10年以后的另一次校園生活。除了專心學習,馬維泉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和爬山。“我看企業家自傳比較多,這個習慣一直沿襲到現在。特別喜歡杰克·韋爾奇和斯隆的自傳,經常去爬香山和八大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