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全說,他永遠忘不了回到祖國的那一天。“當我走下飛機踏上祖國的土地時,我感到渾身熱血沸騰。特別是當我走進海關大門時,一位武警戰士從證件上看到我是一名歸國的留法博士,立刻就給我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并滿懷深情的對我說:祖國歡迎您!當時,我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睛濕潤了。我內心的感受是,我回來了,母親!我要用學到的本領終生報答您!”
于全,1965年9月生于江西省九江市,198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信息物理系,1988年獲我校電磁場工程系/物理系碩士學位。同年由國家公派赴法國里摩日大學光纖微波通信研究所繼續深造。于全珍惜4年的留學生活,他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十分重視工程技術開發與研究。他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到各大公司調研,了解掌握需求,研究開發新技術。1992年春,于全在同批70多位留法學子中脫穎而出,第一個取得了博士學位,論文獲得了五個等級中的最佳評語:“非常出色”,被學校定為論文范本。他還取得了3項科研成果,1項法國專利。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博士論文在實踐中解決了法國巴黎地鐵、煤氣、電力等公司光纖網絡建設中的技術難題,27歲的他在法國通信界受到關注。
科技無國界,人才是根本,于全成了留學生中的“大腕”,盛情的挽留和優厚的待遇紛至沓來。導師也為他安排了一個年薪豐厚的講師職位。外國朋友們對他說,“你們國家那么窮,既沒有高級的實驗室和充足的科研經費,也沒有讓你盡情享受的高薪收入,你回去太可惜了。”
祖國是民族永遠的母親,愛國是歷史永恒的話題!于全有自己的主意:“我的祖國勒緊腰帶擠出外匯送我出國深造,光我一個人四年下來就是50多萬元人民幣,相當于五千個農民一年的農業稅,這是人民的血汗錢啊!盡管現在祖國還不是很富有,但做兒女的決不能嫌棄她,如果對祖國不能知恩圖報,還算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兒? ”1992年6月,于全回到了祖國。
九十年代初,一個留學生在國內擇業的空間還是相當充分的。于全在國內同樣受到極大的關注,有意邀于全加盟的單位連連不絕。——清華大學可直接聘為副教授,一年以后轉為教授;一家在國內外知名度很高的大公司開出了3項特殊優惠政策:一是提供200萬元啟動資金,成立一家專門經營光纖產品的公司;二是用他在法國取得的3項技術成果入股,個人股份占公司總股份的20%;三是擔任光纖公司總經理。于全同樣有自己的主意: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強盛的國家;沒有現代化的軍事通信,國防神經就是脆弱的。國防通信領域才是自己所學知識的用武之地。他把行李一背:當兵去!
巴金說,支配戰士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于全決心用自己的全部本領,干出點名堂。他的第一個課題是研制“野戰通信網信令級仿真系統”。一年半的時間,于全和他的2名助手,幾乎天天都把自己關在機房里,整個系統光編制的程序就達100多萬條,打印出來足有幾公里長。憑著過人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于全和他的戰友們在許多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打了一個漂亮的“短平快”,1994年12月,“野戰通信網信令級仿真系統”研制成功并在京通過技術鑒定。實現了我軍通信總體論證手段的一次飛躍,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標志著我軍野戰通信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具有重大的軍事和經濟效益。
1998年11月11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世界發布了一條消息:“中國第一臺智能無線電通信平臺‘軍用軟件無線電網關’電臺研制成功。它成功地實現了不同頻段、不同體制電臺的互連互通,這一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這是于全的又一項讓人振奮的科研成果,在研制的2年多時間中,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于全和他的戰友們跋山涉水,調研了陸海空各軍兵種的通信部隊,僅收集的各類戰斗數據就有50多萬個,資料裝了滿滿4大麻袋。“軍用軟件無線電網關”電臺首次全面采用軟件無線電設計思想,將過去各軍兵種不同制式、無法聯通的裝備進行連結,為實現三軍協同通信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現在,他們研制成功的電臺已經開始批量裝備三軍部隊。
出身軍旅家庭的于全特別鐘愛軍營,他認定“男兒長大當報國”。他把個人的前途與科技強軍的偉大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在不斷創新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1998年到2002年于全負責了16個課題的研究,科研經費達2110萬元,其中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3項。在于全的努力下,平均不到2年就有一項重大科研成果問世,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榮膺了國家重點資助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全國優秀歸國留學人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青年科技獎—求是工程獎,全軍學習成才標兵,全軍通信系統優秀科技骨干,總參青年標兵,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總參優秀科技干部、第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等多項獎勱和“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度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一批科研人員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成為我軍通信領域的中堅力量,而他自己也成為我軍最年輕的軍事通信學科帶頭人,是當代青年景仰的偶像之一。
2009年12月,中國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選結果在京揭曉。44歲的于全當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刷新了中國工程院最年輕院士記錄。
(王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