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趙衛,1963年出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瞬態光學領域專家。1986年畢業于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技術物理系激光專業,獲學士學位?,F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科學院)院長、分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意超快光子網絡與通訊聯合實驗室中國部主任。
1987年7月至1999年8月,歷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9年9月晉升研究員,1999年10月至2003年10月任所長助理,2001年12月起任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3年11月至2005年4月任副所長,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任常務副所長主持工作,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任所長,2008年1月連任所長,2016年10月任陜西省科學院院長。
“2018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結果日前揭曉,西電82級校友、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趙衛當選。
“2018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和《科學新聞》雜志共同主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8屆。因評審的權威嚴謹和公眾的廣泛參與,在科技界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根據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的評選標準,當選者應于2018年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過重大創新貢獻,獲得過重大榮譽;在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推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取得過杰出成就;在科技傳播、科學普及領域作出重要貢獻、有獨特表現;推動所在企業創新行業生態,引領市場應用,并受到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據悉,2018年度最終選出了4個領域的10位當選者。
趙衛校友能獲此殊榮與他負責帶隊的項目“高性能條紋相機的研制”密不可分。2018年5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高性能條紋相機的研制”在西安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條紋相機進入實用化水平,它代表了當前光電診斷技術的最高水平。自2012年起,項目負責人趙衛校友帶領團隊進行技術攻關,在條紋相機制備的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獲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目前項目已實現了小批量生產。
據了解,條紋相機是同時具備超高時間分辨(皮秒—飛秒級)與高空間分辨(微米級)的唯一高端科學測量與診斷儀器,每秒可以拍攝千億次到萬億次,在時間分辨的超快現象研究中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條紋相機應用領域的前瞻性和敏感性,一直以來,條紋相機的國際學術研究成果及器件設備的共享性很低。趙衛曾說:“我們國內對條紋相機的需求量每年大約50臺。與其受制于人,不如我們自己努力來研制。”于是,從2012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和財政部的策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啟動了“高性能條紋相機的研制”項目,針對高性能條紋相機的時間分辨率動態范圍和同步頻率三個主要技術指標的提升開始進行攻關。在此之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在條紋相機領域已經有50多年的研究歷史,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但攻關過程仍然十分艱辛。項目團隊克服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解決了條紋相機制備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工藝問題和工程實施難題,在很多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系列突破,獲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成功研制條紋相機相關大型設備8臺套。
國產高性能條紋相機的問世,可能會為許多科學研究打開新的世界。比如,在同步輻射裝置及正負電子對撞機中,條紋相機可以診斷關鍵性能指標,為重大裝置的改進和性能提升提供參考依據;在國防安全及空間領域,條紋相機技術是爆轟物理研究中沖擊波速度、自由面速度以及爆轟溫度等常規武器性能評估的關鍵測量手段;而基于條紋相機技術的新型激光三維成像雷達,可用于水雷搜索、海礦探測、地形地貌勘探等。
(文/西電新聞中心·馬元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