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電臺起家,長征路上辦學”是西電人耳熟能詳的歷史原點。半部電臺是我校的第一個教具,王諍先生是我校的首任校長,也是西電最初課堂的執教者。
他和他的無線電培訓班,為當時的中央紅軍培養了一批急需的電報通信人才。第二期培訓班里有一位學員,是我黨最早的無線電臺工作者之一,李白。
李白于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從小勤工儉學,母親去世后,擔負起了上山砍柴,帶弟弟妹妹的重擔,他也因此輟學。13歲的李白為地主家打工,由于對地主浪費糧食、欺負奴役的不滿,還曾用詩罵過地主,并且發誓要抓住時機好好學習,將來為人們做出貢獻,推翻地主。
李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后任通信連指導員。1934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即紅軍通信學校,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后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臺臺長兼政治委員,參加長征。
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擔任黨的秘密電臺的工作。在日寇與汪偽特務等麇集,環境極其險惡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種困難,負責上海的地下黨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臺聯絡工作,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梁”。
為安全起見,黨組織同時安排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假扮夫妻掩護電臺,開展工作。兩人在共同的革命斗爭中產生愛情,1940年經黨組織批準結婚,成為秘密斗爭之家。后曾一度被日軍逮捕,由于黨組織多方營救,李白脫離虎口。之后,黨組織先后派李白到浙江和江西從事秘密工作。
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黨組織又重新把李白調到上海進行秘密電臺工作。以李白為原型拍攝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主人公李俠與何蘭芬將這樣的奮斗生活演繹得栩栩如生。
在近日央視推出的《故事里的中國》第一期中,請來了李白烈士的孫輩和當時電影中何蘭芬的扮演者袁霞老師,一起觀看演員胡歌與劉濤的舞臺劇表演,再現“電波永不消逝”的場景。
在聯絡同志相繼犧牲的危急關頭,李俠毅然決然,以命相搏。他以最精湛的技術、最豐厚的內容發出了最后三封緊要的報文。然而,內容豐富意味著傳輸時間延長,他超時了,被偵聽、定位以及抓捕。他早已料到這樣的結果,報文傳輸結束,他向電臺那邊素未謀面的革命戰友蘇采青,發送了示警信號。他與妻子最后擁抱,訣別。
1948年12月30日,李白被國民黨特務逮捕。他們發瘋似的對李白進行了長達30多個小時的連續審問,使用了30余種刑具,把李白折磨得死去活來。用鉗子拔光李白的指甲,把竹簽釘入他的手指;老虎凳上的磚塊一直加到五塊,灌辣椒水,用燒紅的木炭烙在他身上。李白每次昏死過去,又被冷水澆醒。這些都不能摧毀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李白拒不吐露半個字。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和總前委的《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先后發起渡江。渡江戰役就此拉開帷幕。
1949年5月7日,裘慧英探視李白,那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以后你不要來看我了。”“為什么?是不是判決了?”“不是,是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到了。今后我回來當然最好,萬一不能回來,你們和全國人民一起,過自由幸福的生活!”
當晚,特務頭子毛森根據蔣介石“堅不吐實,處以極刑”的批令,將李白押到浦東戚家廟秘密殺害。他犧牲時,只有39歲。20天后,第三野戰軍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
上海解放第三天,剛上任的上海市市長陳毅接到一份電報。電報是中共中央情報部代部長李克農發來的,要求查找一位名叫“李靜安(即李白)”同志的下落。陳毅給李克農的回電中寫道:“血債要用血來償還!殘害李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我們定要向他們討還這筆債!”
與此同時,裘慧英也在四處尋找李白,哪里挖出遺體,她就瘋一樣地沖向哪里。終于,在浦東戚家廟后面挖掘出了12具烈士遺體,個個五花大綁,渾身上下彈痕累累,慘不忍睹。裘慧英看到了壓斷的雙腿骨骼,憑借自己親手縫的褲子補丁,認出了丈夫——李白就安詳地躺在其中。
1950年9月18日,曾任國民黨華北“剿總”北平電監科科長、中校督察官的葉丹秋被捕,在大量人證、物證面前,他交代了由其主持破壞李白等人秘密電臺的罪行。1951年1月13日,葉丹秋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七十年之后,在央視《故事里的中國》第一期現場,當年李白烈士聯絡電臺另一邊的戰友蘇采青女士,在李白孫輩及全國觀眾的注視下,發出了那封遲發的回信:“李白前輩,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今天中國的強盛足以告慰李白烈士的英靈!
(圖/文·微信公眾號“西電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