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有這樣一群人,懷揣著黨對人民群眾的承諾來到鄉村,他們走進千家萬戶,切實了解民情民意,帶領人民群眾共同走向小康社會,用自己的汗水守衛著萬家燈火,他們就是老百姓心中最可愛的人——駐村第一書記。
2021年5月28日,駐村第一書記的接力棒交到了韋帥手里。他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派駐蒲城縣堯山鎮閆家村的第四任第一書記,當好鄉親的“家里人”、黨建發展的“領路人”、創業致富的“帶頭人”是歷任第一書記的使命和職責,對韋帥來說也不例外。
村落的夜晚歸于平靜,閆家村村委會的院子里,韋帥辦公室的燈光卻依舊亮著。于韋帥而言,“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是陌生且極具挑戰的,三本駐村幫扶工作日志、三本走訪紀實手冊記錄下了他在閆家村的工作,也見證著他為閆家村的付出。村民們喊他“韋書記”,他說:“這是對我的認可,但也時時提醒著我要牢記自己肩上的責任。”為了接好鄉村振興的接力棒,他盡快轉變身份,向村民學、向鄰村學、向前幾任第一書記學,頂著日頭走進每一戶村民家了解情況,伴著星光思考如何為村民解難題、辦實事,用真心換真情,村民們早已把韋帥當成了“自己人”。
、以共建促黨建,以黨建促發展。韋帥緊緊圍繞第一書記工作職責,加強黨支部的建設,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開疆拓土、助農增收,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在金銀花爛漫的田間地頭,韋帥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加強基層黨建陣地建設。他組織相關人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充分挖掘當地歷史資源和脫貧故事,學習其他村鎮黨史學習教育經驗,促進和實現雙方之間優勢互補、工作互動。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互促振興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金銀花開金銀來。在閆家村,金銀花被稱為“致富花”。不懂種植的韋帥經常跟著村民去金銀花地里現場學習,不遺余力地推進金銀花產業發展,用心譜寫閆家村致富新篇章。他帶領村民把回收的金銀花葉子和枝條變廢為寶,提取藥用成分或用于制備飼料,每畝可為農民增收600-1000元;以金銀花茶葉加工為依托,進一步發展初級產品深精加工,在學校支持下與“山貨幫”團隊聯合研發金銀花面膜等具有市場潛力和可觀利潤的新產品;充分借助新媒體和社交軟件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線上線下多點發力推廣既有產品,將金銀花種苗銷售到多個省份。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韋帥時時刻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為及時發現潛在返貧致貧風險隱患,及時銜接落實幫扶措施,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他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道路上像就是一名盡職盡責的巡邏士兵。
在工作中不斷摸索,韋帥建立了村級防返貧動態監測預警機制,成立“三事”工作室;建立了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在實際操作中通過多種方式獲取問題,通過“個人領單、組織派單和集體接單”等方式進行服務派遣,辦結完畢后安排專人對工作成效進行回訪,對未辦結事項,認真分析原因,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時間在綠水青山間飛速地劃過,不變的是韋帥日夜穿梭在人民群眾之間的身影。他常常上門,走訪困難家庭、看望獨居老人。夜幕降臨,村落被月光所籠罩,他又化身為“守夜人”,扛起守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任。
2021年11月,凌晨兩點的夜晚寒意襲人,一位村民身體突發不適,韋帥發現后,立刻驅車將村民送往縣醫院,“當時我咳嗽了兩聲,吐了很多血,韋書記立馬就拉上我去了縣醫院。我當時真的很感動!”村民用樸實的鄉音訴說著對韋帥的感謝。疫情期間,韋帥堅守抗疫一線,在崗連續奮戰兩個月都未曾回家一次。
在派駐閆家村的日子里,韋帥對閆家村的村情村況、戶情民情有了深入的了解。現在,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韋帥的任務已經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韋帥深深熱愛著這片金銀花香飄蕩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他定會不負組織重托,向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文/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