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張琪的男生說,開始的時候,自己沒有好好學孫老師主講的《模擬電子線路》,臨考前抱著找老師套套題混個及格的想法,卻被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后來,在孫老師的啟發指導下,他抓緊時間認真復習,結果考了80多分。張琪說,《模擬電子線路》是同學公認的比較難學的課程之一,但在學生中間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模擬電子線路》不好學,但若是跟著孫 師都學不好,就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一位做過課代表的女生說,孫老師上課總是來得很早,她在課前就要問問班上的學生情況,對成績不好的同學往往特別留意。在課堂上,孫老師非常認真,她總是主動接近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怎么理解會容易些。雖然有電子教案,但她總是寫滿板書,深入淺出地講解不同的方法與思路,同樣的課聽起來學生更容易明白。在新校區上課,下課后老師們都要踏著點趕班車回老校區,即便這樣,遇到課后學生問問題時, 孫老師也從來不趕著講,有時錯過了班車。
一個男生想參加電子設計競賽,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孫老師請教,沒想到孫老師不僅給了他歷年參賽作品集,還送給他一本新出的書,并說書很貴就別買了。
一個叫劉妮的女生說,她曾擔心像奶奶一樣的孫老師上課會精力不濟,可是看到她站上講臺時那種矍鑠的樣子,讓她感到有孫老師做榜樣,自己就沒有理由頹廢。
一些聽過孫老師課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印象,那就是課后她經常會留下來改作業。孫老師批改作業特別仔細,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有時候批語甚至多于學生的作業,這讓學生們既敬佩又感動。
已經畢業的張俊、梁艷麗同學這樣寫到:“孫老師不僅使我們很好地掌握基礎知識,而且更加提高了我們在實際中駕馭知識的能力”,“在講解新知識的同時,孫老師給我們留有很大的思考余地,引導我們主動地領會知識的內涵”。孫老師“廣泛搜索當今較為前沿的應用,激發我們探索知識的興趣,使課堂顯得更活躍,解除我們內心的拘謹,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放松,一種愿與老師達到互動的渴望。”
孫老師的學生、現任電工電子基地EDA實驗室主任的任愛峰說,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孫老師為什么那么熱愛工作,常常工作到下班后很久才想起回家吃飯,從來沒有節假日和正常工作時間之分。
電子工程學院電子線路教研室主任孫萬榮是孫老師指導的第一個碩士。當孫老師退休時,她曾征求導師的意見,是跟女兒到加拿大定居、享享清福,還是幫教研室上幾門課,孫老師毫不猶豫地答應上課。
通信工程學院電子信息系主任陳南教授從基地初創時就協助孫老師工作。提起孫老師時,他一再說自己很慚愧,和孫老師相比差距太大。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像孫老師那樣長年如一日地投入,那樣忘我地對待教學工作。陳南回憶說,基地初建時,一切都在摸索嘗試,看不到任何前景,不像現在這樣得到了廣泛認可。可是近10年以來,孫老師對基地的熱情和投入都沒有任何變化。
陳南說,孫老師的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在教學研究和教學方法改進上,作為一個知名教授,她總是把學生看得最重,將自己的資源最多地用于學生,為了搞好教學,她舍棄了不少,這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基地的青年教師,對孫老師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敬重和欽佩。孫老師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應該是眾望所歸,是國家對默默耕耘的一線教師教學成就的認可。
開拓創新,永不停息
翻閱孫老師的教改論文,論及最多的是如何加強工程實踐教學,如何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等理念體現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之中,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知識,啟發、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國家電工電子基地的建設和成長傾注了她畢生的教學積累和多年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