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班主任見面會上,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張鵬老師高大帥氣的外表、和藹風趣的談吐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士畢業之后,張老師憑借自身嚴謹的科研能力和扎實的學識積累,致力于半導體器件及材料分析研究。本著對學生工作的熱愛,張老師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在班主任崗位上傾情投入,為學生指引成長方向。
學習:寓教于樂,注重習慣和方法的培養
張鵬老師不僅學習科研能力突出,而且對教育教學有著創新獨到的認識和見解。在“材化導師”系列活動中,張老師與學生們互動頻繁,以一個暖心負責的大哥哥形象出現在最需要幫助的大一新生面前。在“教師的學生時代”活動中,結束大學生涯沒多久的張老師滿心感慨,把大學生時代經歷的趣事囧事,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張老師一直在強調一個事情:大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自我發展和珍惜時間尤為重要。只有自己優秀起來,才能坦然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同時,就學習方法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培養,班主任張鵬創新開展“授人以漁專題講座”系列活動,為大一新生繪畫大學四年藍圖。他結合自身學習經歷給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有計劃學習,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筆記作業做細做精;二是不留問題,遇到疑惑難題,要有鉆研精神,積極與老師、優秀的同學交流;三是擴寬自身的學習視角,大學是一座科學文化的熔爐,你有機會觸碰到各類前沿知識,不要浪費這種機會。
“百學必先立志”。張鵬在講座中不止一次提到,明確清晰的目標對大學能力的提升和性格的培養有著非凡意義,希望幫助新生完成從高中緊張的快節奏學習向大學寬松學習環境的過度,在大學里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生活:以身作則,健康品質和人格的傳承
在被問到如何平衡學術科研、班主任工作和平時生活三者之間的關系時,張鵬開玩笑道:科研是育己,班主任工作是育人,兩者并不沖突,我熱愛班主任這份充滿驚喜、崇高的工作。
大學是一個人格和和性格的塑造期,大學班主任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特別對于當前新生均是95后,追求獨立,向往自由,人際交往、溝通、消費方式都與其他學生很不一樣。針對這些特點,班主任張鵬積極與輔導員聯系,經常深入學生宿舍,參與學生班級活動中,比如趣味運動會、校運動會和各種班級活動等。經過半年多與同學們的相處交流,張老師感嘆道,真有一種重回大學的感覺,真實自在卻又樂在其中。
正像15級化學班班長胡永剛說的那樣:“張老師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感覺就像鄰家大哥那樣和藹可親,他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告訴我們為人處世道理,用自身的學習歷程教會我們如何更好更快的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用自身的榜樣力量引導我們走出大學迷茫期。”
興趣:課外科研,探索興趣和學科相結合的道路
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涯,張鵬深刻明白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將學生興趣愛好與學院專業特色相結合,這不僅能幫助新生對學院專業學科感興趣,有一個清晰系統的認知,更重要地是如何有效將專業先進的實驗室與各類學科競賽相融合,營造出“實驗中多實踐,競賽中出成果”的良好氛圍。
張鵬多次和班級骨干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創新地結合自身科研領域和學術經驗,開展“大鵬展翅”實驗培訓,利用自身學科資源和現有的科研項目,邀請學院的青年化學專業教師,舉行定期的專業講座和實驗操作交流會,幫助學生清晰了所學專業前沿科技和研究前景。
“大鵬展翅”實驗培訓激發學習興趣,充分挖掘材料學院特色專業的潛在價值。張老師總是說,大學的意義在于去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那一股愛較真兒、勇于挑戰自我的精氣神始終是最感動他的。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大學中找到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并為之奮斗追求,不要枉費四年的黃金時光。
在認識張老師半年的時間里,他一直是以平易近人、活力朝氣的形象感染身邊人。正如學生們在“我眼中的班主任”征文活動中寫道的那樣:如沐春風的教育、潤物無聲的關懷,準確道出了張鵬在班主任期間對學生教育關懷的認真與負責。無論是科研學術上鉆研進取,還是本科教學上認真嚴謹,亦或是班主任工作的負責細心,張老師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對待每一個學生盡心盡責,希望能幫助學生在大學中走正每一步、走好每一步。
正如在班主任見面會上張老師所說的那樣:我想做一個大學生的引路人,只是想讓他們明白這個人生最神奇的學習階段是多么的重要,了解他們所關心的,解決他們所擔心的,記錄他們所開心的,這也許便是我心中的班主任。
(文/西電新聞中心·鐘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