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光院銳意前行的改革者,也是堅守傳統教育觀念,一心為教的好老師;他注重細節,為后繼者指明方向,鋪平道路;他堅持初心不變,默默耕耘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片沃土之上。他就是我校“師德標兵”李平舟教授。
初見李平舟時,他正在批改學生的實驗報告。此時恰是他帶的物理實驗課的尾聲,學生們在整理實驗器材,完善實驗報告。在逐漸安靜下來的實驗室,記者了解探尋到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瞄準差異 精準教學
1982年李平舟留校任教以來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始終本著學無常師的態度,多方請教、不斷學習,做到“專與博”結合,使自己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個人素質全面提高。34年間,李平舟從未放松過對自己堅持學習的要求,先后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進修,開拓視野,提升素質。他將所學、所想通入到為本科生主講的《大學物理》、《計算機應用技術》、《電磁測量》、《工程設計》、《物理實驗》等多門課程中,并編寫出版教材3部、講義8部,發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30余篇。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李平舟認真研究培養方案,了解學生知識背景和專業方向,針對不同專業對物理知識、物理方法、物理思想和物理應用的需求精心設計課堂,做到用心教學、精準講授。按照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構建知識教育體系、技術技能訓練體系和實驗實訓實習環境,全面推行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系統設計各類創新創業實驗項目,激勵全體學生盡早參與創新創業訓練活動。
在教育教學中,李平舟始終努力做到4個“堅持”。一是堅持教學中體現專業特色,圍繞“重基礎、通工程、促個性”教育改革思路和特點,著力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動對接社會需求和學科前沿,有機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施行課內課外一體化設計,構建目標支撐矩陣,科學設計;二是堅持借力科技豐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主動適應信息化的發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建設好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打造高質量慕課(MOOC)課程,促使課程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踐有機銜接,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推動教學從1.0向2.0的過渡;三是堅持鞏固教材建設優勢,打造更多教材精品,重點建設核心課程的教材,鼓勵加強創新創業類教材和新形態教材建設。激勵教學名師、高水平專家主編或參編教材,把學術前沿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創新實踐經驗寫入教材,提高教材的質量,力爭入選“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數量有新突破;四是堅持創造多維度實踐環境,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完善“63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落實“第二張成績單”。
培青培優 初心不改
在青年教師的培養方面,李平舟逐漸摸索出了“以國際化教育為抓手,以學生四級英語成績為主線”的留學、攻研、創業、就業4層次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體系。包括與學院領導一起組織青年教師講課競賽、構建長效培養體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教師。
“在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方面,我們一直是做的比較好的”。談到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李平舟這樣說道。記者可以從李平舟的話語中感受到他對于這項工作的認可。“我們對青年教師的要求很嚴,很多青年教師在教學之初,會犯形形色色的錯誤,但這不怪他們,青年教師的知識儲備完全沒有問題,他們缺的是經驗和技巧,而培青工作就是這種經驗和技巧的傳授”,李老師如是說。
“在培養的過程中,我們提的最多的是‘認真’兩個字,我們要把這兩個字砸在青年教師的腦子里。”說完這句話,李平舟站起來走到門后,他指著那些貼在門后的實驗模板,告訴我們:“這是我要求一個青年教師做的,四五頁的報告模板寫了20多天,修改了十幾次,目的就是為了精益求精,我們就是要培養他們認真的意識、態度和習慣。”
針對青年教師的成長,李平舟思考了很久之后說道:“還是那兩個字——認真,青年教師最忌浮躁。為人師者,認真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學生負責。教育無小事,我們肩上擔著更多的責任。”
熱愛專業 服務奉獻
1982年留校任教后,李平舟就加入胡昌璧教授組織的設計性物理實驗課程組,負責設計性物理實驗內容開拓和儀器自制,建設了陜西省“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陜西省“物理實驗教學團隊”,陜西省“物理實驗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先后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6項、科研成果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獎10項,完成或參與完成省部級質量工程項目13項,完成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5項,建設校級“校外實習實踐教育基地”8個,打造出了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平臺,服務于全校本科生。
同時,身為學院主管本科教育教學的副院長,積極盤活校內外資源,助力學院專業建設,打造實踐平臺,提出了“重基礎、通工程、促個性”教育改革思路,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著眼點,以專業綜合改革、實踐教育體系建設、優質課程與教材建設為著力點,確立了以專業認證為標準、以國際化為要求、以質量工程建設為載體,以重基礎為抓手、以強實踐為動力、以通應用為目標、以“桃李計劃”為平臺的建設思路,全面開展學院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計劃。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李平舟從1997年以來指導了學院“分層次個性化訓練”,其中共有學生128名,21名出國留學、78名攻讀研究生、20名創業或就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作為教師,他是堅守傳統,專心為學的衛道者和踐行者;作為學院本科教育教學的負責人,他是銳意進取的改革者和創新者。從教34年來,李平舟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熱愛的講臺,默默無聞地為學校和學生貢獻自己的力量,用“愛知識、愛自己、愛父母、愛家鄉、愛學校、愛國家”理念踐行關愛學生陽光成長、引領青年教師成才。
【采訪手記】
在李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個為人師者的認真和細心,一個負責人的擔當和進取。在與李老師的對話中,我們更多地感受到他對于學生的關愛和對于青年教師的寬容。對于一切事情,他從不歸錯于他人,而是問責自己身上。
經過長達兩個小時的采訪,李老師印在我們腦海里面的是“用心、細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也許只是一個小的細節就決定了兩條完全不一樣的發展軌跡。細心是一種習慣的表達,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不論我們扮演何種角色,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樹立一種精益求精的人生觀念。
(文/西電新聞中心·趙 佳 彭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