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關于深度學習在電磁逆散射成像及其系統中應用的一些思考
講座人:葉修竹 副教授
講座時間:4月24日16:00-17:00
地點:北校區主樓III區201報告廳
講座人介紹:
葉修竹2008年本科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通信工程系,2012年博士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師從電磁成像領域專家IEEE Fellow陳旭東教授。2012-2013年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1年的博士后研究。并于2013年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于2019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現任智能感知圖像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葉教授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等多項縱向課題,參與多項國家級重大課題。獲得“北京市科技新星創新新星”,“國際應用計算電磁大會青年科學家獎”。在電磁成像領域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87篇,其中SCI期刊40篇,受理/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擔任中科院一區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副主編以及SCI期刊IEEE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s, RF and Microwave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副主編,中國電子學會電磁兼容分會青年副主任,首屆中國電子學會青年女科學家協會理事及IEEE高級會員。近五年來,擔任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分會主席10次,學術委員會委員6次,特邀報告9次,包括IEEE IMBioC'2022青年科學家主席,ACES'2021&2022女科學家分會主席,IEEE IWEM'2023會議開幕式主持人等。
講座內容:
在大國博弈的今天,逆散射理論作為成像的基礎,是電子對抗、雷達探測、隱身技術等領域中的核心理論技術。電磁逆散射方法通過反演計算目標區域中的多次散射場,可實現超分辨率成像,同時還可以獲取本構參數等目標種類特性信息。隨著各領域對高分辨率成像和目標特性等更多有效信息提取的迫切需求,電磁逆散射技術突破了傳統信號處理方法的物理極限,成為了新體制探測的關鍵突破性技術。逆散射成像技術面臨著兩個關鍵問題:1.如何在保證成像精度的同時,提升成像速度,實現實時成像。2.如何獲取高精度的散射場數據,從而降低因病態性問題帶來的成像誤差。
深度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回歸學習能力,可以對復雜的函數關系進行擬合;網絡一旦訓練完成,即可給出實時的預測結果。深度學習的這兩個這特質為逆散射成像問題關鍵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途徑。本報告將探討深度學習方法在電磁逆散射成像算法中的應用,以及在系統搭建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包括團隊自主研發的穿墻雷達系統,以及在人體仿生成像系統等。相信本報告將為有興趣致力于使用深度學習在電磁場及微波技術方面進行應用的專家和學者提供一些思考。
主辦單位:電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