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神舟”四號飛船發射前夕,地處戈壁深處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遭遇30多年不遇的嚴寒。孫耀東和同事們冒著刺骨的寒風,在發射場加班加點工作著。此時,他們發現為飛船艙提供溫度保障的空調設備因為氣溫過低已經無法正常工作。按照經驗,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加入火箭的燃料就會結冰,而火箭的發動機也會因溫度過低無法正常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孫耀東和戰友們找來上百臺電暖氣、電熱風機,向飛船的密閉環境內部不斷送熱風。可是外部環境溫度太低,飛船封閉間太長且密封性能又不太好,熱風很快就冷卻了。此時,發射場氣溫已經降至零下20多度,他們顧不上自己,找來100多條棉被,給火箭和飛船穿上了厚厚的“棉衣”。當專家們看到為了給飛船發射提供溫度保障而被凍得“雪人”一般的孫耀東和他的戰友們時,不禁豎起大拇指:“你們真是不簡單!”
2008年,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轉運到發射塔架上準備測試發射時,本來年降雨量僅為40多毫米的發射場又偏偏遇上了持續數天的降雨,這下可急壞了來自各方的專家。如果飛船暴露在外面的插頭淋上雨水,測試過程中就會發生短路,這樣輕則燒毀插頭,重則會報廢儀器。孫耀東帶領戰友們頂著大風,每個人抓住塑料布的一角,給發射塔撐起了一把“雨傘”。這樣,雖然外面大雨如注,但是“傘”下的飛船卻安然無恙。連續數天,孫耀東帶領同事們在10多層的發射塔架上巡視檢查,只要下雨,就會為飛船撐起一把“保護傘”。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一瞬間,孫耀東和他的戰友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熱淚奪眶而出,連續數天的辛苦勞累頓時煙消云散。
就這樣,在每一次“神舟”飛船發射期間,孫耀東和他的戰友們都默默守護在發射場,確保上億千瓦時電源不間斷、十幾萬小時溫濕度工作環境合格、上萬立方米的特種氣體連續供應……從而確保了發射場各項工作井然有序,為發射成功奠定了基礎。
無怨無悔的情懷
汗水和努力都沒有白費,“神舟”飛船的成功發射,讓孫耀東和他的同伴們贏得了專家和領導的好評。而孫耀東最為欣慰的卻是:“兒子理解我了。”原來,由于長期的緊張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神舟”飛船的成功讓孫耀東得兒子對他“舍棄小家顧大家”的情懷有了深刻的理解。
孫耀東的家就在酒泉。他妻子說,8年來,全家團聚的天數不過5個月。同事經常提醒他:“離家這么近,回家看看吧?”他卻說:“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試驗任務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2002年的春節,正值神舟三號飛船實驗階段,所有參試人員都在發射場緊張工作。當時孫耀東的妻子已懷有6個多月的身孕,忙碌的他顧不上和妻子通個電話,道一聲祝福。除夕前一天,岳母突然打來的電話說:“你妻子出去好長時間了還不見回來。”這下子可急壞了孫耀東。他知道,妻子幾天前曾打來電話埋怨他,說他過年都不回家。但是他沒有多想,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當同事告訴他:趕快回宿舍,有人來看你來了。他向宿舍跑去,遠遠看見妻子挺著大肚子等他,心里別提有多難過了。
孩子牙牙學語時,由于任務緊張,孫耀東很少回家,孩子對父親的模樣很陌生。妻子擔心他傷心,常讓孩子對著墻上的結婚照認爸爸。一次,孫耀東回家時看見孩子對著墻上的結婚照片不住地喊“爸爸”,他滿含淚水地說:“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等‘神舟’飛船發射成功了,我要好好陪陪你們。”但是,每當任務圓滿完成、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悅時,他又和戰友們投入到發射塔設備的檢查中,開始為下一個任務做好各項保障工作。
孫耀東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2008年被評為“感動甘肅·隴人驕子”。
對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孫耀東有著自己的見解:“把我們個人的追求和與國家的利益緊密相連,當我們的努力促進了國家國防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進步時,那種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
(文/酒泉日報·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