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三五九廠旋壓工藝員。參加工作十多年來,他先后獲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三五九廠“優秀團員”稱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優秀團員”,2008年,還獲得了“中央企業優秀團員”稱號;他的成果《大型鋁合金封頭精密旋壓成形》,曾被評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一等獎,他的創新項目《大型鈦合金筒體旋壓》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評為工藝創新優秀項目二等獎。
“做工作認真、細致,鉆研心強。”這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359廠的職工對楊睿智的評價。
“當時覺得挺神圣,心里想著,航天?多牛啊!”雖已投身航天事業多年,可回想當初,楊睿智仍難掩激動。10年前,剛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楊睿智,懷著對航天事業的向往來到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359廠。
剛參加工作時,楊睿智是信息系統技術員,后來被抽調至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重點專業之一的旋壓專業。是針對航天產品的研制、旋壓工作。面對新環境、新專業,楊睿智沒有發怵。在車間里,每天能看到楊睿智忙碌的身影。他向同事學,及時弄清楚現場遇到的技術問題;向工人師傅學,討論旋壓產品的工藝文件;向領導學,了解旋壓專業的發展前景和方向,不僅如此,并參與到各航天型號產品的研制工作中去。
楊睿智用了兩年時間硬是“啃”下了7門專業課程。如今楊睿智已成為該廠旋壓專業的技術骨干,大型鈦合金筒體旋壓、大型鋁合金封頭精密旋壓成形等一批具有自護知識產權的科研項目被他和他的團隊攻克。
技術攻關突破的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和堅持。作為一名黨員,繁重的科研生產任務,讓楊睿智主動將“白+黑”、“6+1”的工作狀態常態化,“今年7月,我們來了任務,要的特別急,產品的加工方法必須旋壓完成,原來從模具設計到首件完成,最少要一個多月,我們三班倒,一個星期硬是趕了出來。”回想當時,幾乎3天沒怎么睡覺,但楊睿智覺得為企業為國家,值!
作為核磁共振醫療檢測設備中的關鍵部件鋁合金封頭,因產品精度要求極高、加工難度大,該部件的生產一直由英國企業負責制作。楊睿智及其旋壓團隊先后攻克“成型關”、“精度關”,經過反復地討論、研究,不斷地優化工藝參數后,成功地將公差從原來的超出圖紙標準5倍,到反超圖紙標準2倍,產品外觀及精度控制得幾乎無可挑剔。
對于“航天報國”的志向,楊睿智有他獨特的理解,那就是實實在在做好每天的事。“航天六院一直就有軍人的作風,訂單來了,那真是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國家有需求,必須服從,這是責任更是使命。”楊睿智說。
(文/內蒙古晨報·張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