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嫦娥奔月的神話是中國人了解宇宙、開發宇宙的美好向往。“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圓滿成功,使古老的飛天夢終于在21世紀初變成了現實。
多年來,無數精英為中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和“二彈一星”的研制貢獻著青春、知識和人生。在這支光榮的隊伍中不僅有我校校友“神舟五虎將”之一的楊宏,還有一位鮮為人知的校友。他曾先后參加了我國多次導彈、原子彈、衛星和載人航天器的試驗任務,其中有我國洲際導彈的首發試驗;潛艇水下導彈的首發試驗和地球同步通訊衛星的首發試驗。他把在校學來的專業知識和長期養成的優良作風運用到工作中去,把政治工作和科研試驗任務緊密結合,增強了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進一步發揮了政治工作在軍事科技工作中的保障作用,曾三次榮立三等功。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政治部副主任張鵬飛少將。
張鵬飛,1942年生于上海嘉定。1959年考入我校半導體專業。17歲的他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轉折——從一個青年學生成為了一名革命軍人。開學后,張鵬飛參加了三個月的入伍訓練,在政治思想和軍事技術上為這一轉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學習期間,他刻苦用功,虛心求教,各科成績都處于優良水平,幾乎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一年后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當時入黨最早的學員之一。他從不放過鍛煉自己的機會,積極參與建校和助民活動。他擔任了軍人委員會委員、團支書、黨支部委員等職。在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熱情為大家服務。他還兼任了墻報組長,積極組稿、審稿、寫墻報,五年中從未間斷過。在實踐中他錘煉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認真、嚴謹、求實的作風。
1964年夏天,張鵬飛學成面臨畢業分配。當時,根據黨中央、中央軍委頒發的由聶劍英元帥主持制定的《科研工作十四條》文件的精神,軍校要選調一批品學兼優的學員從事國防科研試驗部隊的政治工作,以解決外行領導內行的局面。學校推薦了張鵬飛。盡管他非常熱愛新興的半導體專業,但他知道,服從是軍人的天職。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新的崗位。來到解放軍國防科委政治部工作,一干就是30年,歷任干事、副科長、副處長、處長、政治部副秘書長、秘書長。在部隊的當兵鍛煉和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使他很快就適應了科委總部的機關工作,從而完成了人生第二次轉折——從工程技術人員轉行為政治工作干部。
隨著經驗的積累,張鵬飛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知識化、專業化的新型政工人員。1994年初他調任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學校副政委。1999年初又調任總裝備部政治部副主任。在軍隊高級領導崗位上,他仍能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不變,加倍努力服務于國防科技事業,服務于武器裝備建設的政治工作。由于他的刻苦努力,適應了新形勢和新工作的需要,很快又完成了人生第三次轉折——從政工干部成為了我國軍隊的高級將領。
很湊巧,40多年前,我到上海招生,把生龍活虎的張鵬飛招進了我校,而且又做了他的班主任,幾十年來我們有的是師生情、朋友情。他經常和我一起探討新時期政治工作的特殊性。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變與不變的統一,其基本原理、基本立場、世界觀是永遠不變的,而具體內容是與時俱進、不斷出新的。對于個人來說,無論時代怎么變化,都要有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都要有服從大局的意識;都要有孜孜不倦的學習韌勁,扎扎實實的實踐精神;都要有愛國奉獻的思想情操,認真嚴謹的優良品質;都要有嚴格自律的處事態度,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努力在學識、能力和人格方面得以全面發展,這樣才能在新形勢面前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始終保持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
說到母校,將軍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說,“我能有今天,這是源于母校領導和老師的哺育,源于專業知識結構的合理,源于工作中首長和戰友的幫助,我將永遠銘記他們,永遠感謝他們!”
(施亞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