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平和、認真,這是記者見朱守平的第一印象。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G樓的多模態影像系統研發實驗室,朱守平帶領記者走進了屬于他的生物醫學天地。
今年38歲的朱守平,是首批80后成才的優秀青年代表,在西電念了本科和碩士的他,八年前,帶著青春的無限激情,選擇了加入教師這一行業,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心探索 成效頗佳
“事實上,我理解的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歸根到底,就是做好教師應該做的事情。”朱守平這樣講。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他選擇用“用心上課,心情快樂”這組詞語作為師德感言。朱守平認為,教師最本職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作為老師,講好一門課,需要用心。唯有用心,才能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于老師而言也是一種慰藉。
回憶起最初從教的經歷,朱守平坦言:“西電老一輩優秀教師的講課方法給了自己很多的啟發和經驗。”在還是學子時,朱守平就聽過教學名師梁昌洪教授的課,老教授生動的板書、活躍的課堂氛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自己也成為三尺講臺的主人時,朱守平感受到了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怎樣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同學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可以聯系到實際的應用背景,朱守平花了很大的心思去琢磨。他認為,工科專業的課程,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如果只根據課本內容照本宣科,學生很難明白一個具體的數學公式究竟在工程應用上有什么樣的含義。在講復變函數時,朱守平會認真推導每一個公式,并細心給學生講述其在具體工程應用上的實例,以此來幫助同學完成與專業課程的銜接。而在講解《軟件技術基礎》這門課程時,朱守平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則更側重于與學生的交互,通過增加上機次數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避免紙上談兵者的出現。
“朱老師備課認真,講課很詳細,重點明確。他的課堂,課上課下的互動很多,經常有同學問問題,老師也都很仔細的回答,很有耐心。朱老師很重視大家對課堂的反饋,了解到大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后都會及時調整授課進度,在大家覺得有難度的地方多講習題。”大三學生郭子萱感觸頗多。
細心交流 潤物無聲
在與朱守平的交談中,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師者應該做的事情,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平常的小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正是因為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做多了,才會成就一個個不一樣的課堂,才會造就一個個同學眼中認真負責的好老師。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在掌握純理論的同時更好地去實踐,朱守平還利用課余時間和同事一同編撰了《醫學斷層圖像重建仿真實驗》教材,并在附錄中專門列出了變量名命的規范,希望學生們在看代碼時能夠做到見名知意,同時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很多時候,朱守平都于細微之處用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發現有些同學因為實驗報告稍有繁瑣而選擇相互抄襲時,朱守平嚴肅地教導了他們,他告訴學生何可為何不可為,希望從小事上能給學生有利的引導。他常告誡學生,犯錯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總結原因,這樣才能不斷成長。面對實驗基礎薄弱、課程學習吃力的同學,朱守平會對他們進行單獨的指導,解答每一個人的疑問,做到盡職盡責。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朱守平就像春雨,將為人處世的道理融合著豐富的知識傾灑進每個人心里,溫和又細膩。“老師脾氣很好,會很熱情地解答我們的疑惑。”大四的郭明蕊如是說。研究生鞏玉珠談道:“生活中的朱老師其實就是我們的朋友,大家有什么問題都會和老師去溝通,在對待工作時,老師更是一絲不茍、十分嚴謹。他通常都是我們實驗室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在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努力與韌勁,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朱守平表示:“對學生的培養并不僅僅是學習基礎知識的本領,而應該是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升。有了這種能力,在某一個領域或是方向,甚至是其他領域,只要你想做,只要你擁有足夠的膽量與氣魄,都會有所作為。”他常講,只要你肯努力,一定會得到應有的收獲。
潛心科研 永無止境
朱守平現在的研究方向是多模態的醫學影像設備開發。他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子課題資助各1項,同時參與國家重大科研儀器專項子課題研制,并在IEEE Trans Med Imaging,Applied Physics Letters,Medical Physics,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等業界主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授權發明專利5項。
談及現在所做的醫學影像設備的開發,朱守平表示,目前他們正在研究相比于傳統的醫學成像如X光,超聲波、CT成像,特異性更強、靈敏度更高的成像系統。通過比較結構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的異同,在研究中不斷總結,朱守平引領的硬件系統團隊在完成自發熒光分子影像系統、micro-CT系統、光學分子影像與micro-CT雙模態系統,小動物光學-PET-CT多模態成像系統、光學投影斷層成像系統、新型X射線發光成像系統的開發工作后,又涉足于弱散射在體光學投影斷層成像重建方法研究、基于PET-光學融合的乳腺成像系統研發等研究課題中。他們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做出一些對人類健康有幫助的東西。
社會正是因為有了無數潛心科研的團隊,才有源源不斷的新產品的誕生。人們看到的往往都是經過無數次改良過后的產品。殊不知,這其中凝結了多少人的心血與付出。老一輩常常講要潛心做科研,朱守平不僅自己做到了,作為青年教師的代表,他還引領著更多的人去這樣做。他表示,希望未來能在生物醫學這個大的方向上,做出具有西電特色的東西。飲水思源,從一名西電本科生、研究生再到一名西電教師,朱守平對母校懷有深切的感情。
他是一名學子,守護母校奉獻青春;他是一名科研人員,孜孜不倦獻身科學;他是一名教師,傳道授業塑造靈魂。“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朱守平為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指引著人生道路,用實際行動,踐行“師德”
(文/西電新聞中心·張 傲 邢鴻坤 丁 爍 金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