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黨育人,為國解困
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為了確保國家安全事業行穩致遠,朱輝堅持從專業技能和愛國教育兩方面傳道育人,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感,為網絡安全事業接續新生力量。從教十六載,朱輝始終將“紅色為魂、為黨育人、為國解困、立志報國”作為自己的師德感言。
扎根三尺講臺,篤定報國之志,這一切都緣起于網絡安全的國防事業。他說道:“我們所從事的網絡安全行業,是處在國際斗爭第一線的,這里從沒有歲月靜好。網絡空間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平穩,看似平和卻是暗潮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在十六年的執教生涯中,朱輝始終從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出發,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朱輝認為,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并非簡單灌輸,而是要在不同時期各有側重,將愛國主義同課堂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早些年我們跟國外差距太大,那么我們就需要從民族精神和民族發展上鼓舞大家,讓大家迎頭趕上。而現在我們在各方面都不比國外差,更多地是要堅定偉大復興的信念。”將紅色文化與課堂深入結合,往往不是“急風驟雨”式的口號,而是“潤物細無聲”的教化。在朱輝的課堂上,西電的紅色校史從來都是他津津樂道的話題。通過講述蘊含紅色文化基因的西電故事,從而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報國之志,進而為國家培養有堅定意志的科研人才。
鼓勵創新,教研結合
教學過程中,朱輝把創新理念的培養作為教書育人的重中之重。彼時,尚在求學的朱輝,就在導師的帶領下堅定了持續創新的理念。朱輝說道:“做一個新的方向不能超過5年。每過10年,之前所有的東西都要推掉,科技是日新月異的,不能在一個點上固步自封。”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朱輝始終致力于教育并引導學生服務于國家創新戰略需求,從而引導學生在網絡空間安全領域進行科技創新,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創新培養的過程中,朱輝還注重提升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他對此提出了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幾百年前,牛頓可以一個人提出三大定律,一個人解決問題。但現代社會任何一個系統都十分復雜,都需要協作配合。”因此,在培養創新理念的同時,朱輝也時刻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協作和交流溝通能力。
在教學中,朱輝認為與科研結合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由于網安專業的特點正是實時變化特別快,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的更新也帶來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因此朱輝在采訪中特別提到,“科研永遠在最前沿,了解最新的科研情況可以反哺教學,讓我知道當前應該給學生傳授什么樣的知識。”
創新培養、教研結合,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扎實的學術功底讓朱輝的課堂永遠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亦師亦友,同心同行
談及師生間如何相處,朱輝認為老師在指導學生時并不一定要有威嚴感。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他總是主動融入學生,了解學生們的喜好和生活習慣。除此之外,朱輝還將自己的辦公室改造成學生工位。通過與學生待在一起,讓思維與青年人保持一致。“一般來說,學生在的時候我在,學生走的時候我走,讓自己的生活規律與他們一致。這樣一來,自己看到新的點可以及時的跟他們溝通,這是一種朋友的方式。”即使是面對尚不熟悉的本科生,朱輝也總能與學生們建立良好關系,打成一片。在朱輝看來,教學并非是一種謀生的職業,而是一種享受。
在本科生教學的過程中,朱輝沒有半分懈怠,而是時刻澎湃著無限的活力,仿佛自己也重回那段年輕的青春歲月。對于他指導的每一位學生,朱輝都對他們寄予厚望:“在大學生涯中,不但要收獲知識和機遇,更要始終堅持創新意識,發揚愛國情懷,最終成長為報效國家、反哺社會的棟梁之才。”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來碩果滿神州”,這是對朱輝的真實寫照,更是他十六年如一日,潛心耕耘、執著堅守的縮影。他用務實創新的思維培育西電桃李,用愛國愛黨情懷的點燃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他傾注半生心血,以鍥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育才熱情,在網絡空間安全領域永遠盛開出滿園芬芳。
(文/呂 旋 秦佳明 宮懿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