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乾生:5年前,我從高新區來到航空基地,帶領一群年輕人從零開始。這一路走來,航空基地不僅拓展了發展空間,而且形成了嶄新的發展模式。閻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變成名副其實的航空城,參與基地建設的所有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回首這5年,我也曾有過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時候。來航空基地前,我和航空的關系最多就是出差坐飛機,可以說當年來航空基地時,我絕對是這個領域的外行。在高新區12年的工作經歷給了我無限的自信,可真正接觸到這個領域后,我才發現真的太難了,和我以前做的工作完全不同。
我在這里也是邊學習邊成長的,剛來時我最怕的事是和航空領域的專業人士開會,因為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為了能盡快投入工作,我多聽、多記、多思考,不斷請教和學習。現在看來,其實當初的“無知”也并非壞事,古人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許,正是因為當初我對專業的外行,才有了后來我用產業化發展的眼光來審視航空領域的行為,并最終改變了整個業態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令人欣喜的結果。
記者:如果再給您一次選擇的機會,您還會來航空基地嗎?
金乾生:當初來基地的時候我就覺得風險很大。航空是個非常特殊的行業,能否干出成績的幾率各占50%。來航空基地后,的確感到這里的工作不好干,很多次,我差不多產生了想放棄的念頭,但我屬于典型的“寧讓累死牛也不能打住車”的那種人。對于正在發展中的航空基地,無論是從個人感情還是工作的責任感上,我都放不下,所以,就一直堅持到現在。今天,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想我依然會堅持最初的選擇,因為這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
獲得榮譽是為了更好地營銷和推介航空基地

記者:2007年,您曾被評為陜西省首屆“十大杰出品牌人物”,2008年航空基地又榮獲“全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的美譽,這些榮譽給您帶來了什么?
金乾生:其實我并不認為這是榮譽,有的榮譽我甚至至今也說不清全稱,但是我非常樂意接受這些榮譽,因為每一次榮譽背后,都是對我們航空基地最好的營銷和肯定。
從2005年離開高新區來航空基地報到時起,我就把自己和基地牢牢拴在一起了,我的成功就是基地的成功,我的榮譽也是基地給予的。我還有個任務就是在各種場合努力推銷航空基地,讓大家知道在西安的閻良有一個國家級的航空產業基地,這個基地很適合發展航空產業。
記者:您是從高校出來的學者型領導干部,曾多年在高新區負責產業發展和戰略研究工作,有人說在開發區運營管理、產業發展研究和實踐領域,您是名副其實的專家,對此您怎么認識?
金乾生:曾在高校工作的經歷是我這一輩子都脫不掉的印記。航空基地是一個特殊的開發區,要把這里的工作做好,要求我既要懂航空更要懂經濟和管理。可我是學計算機出身的,這顯然不符合要求。好在我的性格是迷上什么就不得了的那種,只要我想學,什么困難都難不倒我。
有人說我是開發區運營和管理方面的專家,也許與我在高新區十幾年的工作經歷分不開。我35歲離開學校去高新區工作,十幾年來,我是看著高新區一天天變化發展的,尤其是當年高新區進行二次創業的時候,大范圍進行調研和規劃,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知識和經驗一直影響我到現在。正是有了前面的積累和儲備,在航空基地發展的問題上,我一直給腦子里面灌一些商業的思維,更多地思考如何使我們擁有的技術和人才變成一種資源,通過商業和市場的方式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