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役的火箭運載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的發射成本還是比較高,這涉及飛行器的設計方法、設計準則、制造工藝等多個方面。我們的設計準則較為保守,對誤差帶的選取偏大,設計理念不夠精細,這樣設計出來的火箭固然堅固可靠,但是也比較笨重,而且運送載荷的能力也損失較多。今年9月20日,西電空間院幾名大學生自主研制的“空間實驗一號”皮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搭載發射升空,主要開展超低功率的星地通信試驗、氮化鎵(GaN)器件空間效應試驗等。這顆小衛星的全部研發過程由學生自己完成,老師進行輔助指導,這樣的科技活動非常有利于青年學生動手能力和工程能力的提升。
在保證發射成功、火箭有效載荷能力最大化的基礎上降低發射成本,這才能體現出設計和制造水平。用最小的代價,把衛星和飛船平安送入太空,這是我們航天人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小衛星的特點是功能單一,體積小、成本低。小衛星的出現,使大眾進入衛星領域的門檻低了很多,衛星不再是航天獨有,企業、學校甚至個人將來都可以制造、發射和擁有屬于自己的衛星。
感恩母校、建言獻策
包為民:西電的學風和文化深深地影響著我,西電的老師傳授給我堅實的理論基礎、嚴謹的科研風格與實驗技能、科學素養和工作方法,這些都是我生長的堅實基石。西電培養了我,在我走出校門后,我和我的同事、長輩一起研制導彈武器,打造我們國家的安全基石。在慶祝建國50周年、60周年的國慶閱兵儀式和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的閱兵儀式上上,都有我們研制的戰略導彈系列,這向世人展示了我們國家是具備制造高端武器的能力,可以說是我國捍衛和平發展環境的殺手锏武器。現在搞武器裝備就是為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創造和平的發展環境。我們國家當年如果沒有兩彈一星,就沒有今天這樣的輝煌成績和國際地位。
下一步,航天控制技術將向著自主、智能的方向發展,并將引進新的材料和新的技術,這其中包括微納米技術和新概念的動力技術等。新的動力技術將使火箭的運載能力更強,新概念飛行器將滿足人類各種太空飛行需要,而新的控制技術將令飛行器的更加智能、飛得更精彩。在新的世紀里,我們有新的戰略裝備,為和平崛起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希望母校能有更多創新型人才加入到完成這一項高尚、長久且艱巨的任務的隊伍中?!秾O子兵法》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將者,智、仁、敬、信、勇、嚴也?!敝且該裣颍室苑?,敬以招賢,言以必信,勇以奪魁,嚴以律己,這一標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適用,希望廣大西電學子以學習為根本,注重知識的積累和學科交叉,增強國防意識,積極為國防事業做貢獻。
人才培養始終是航天事業的首要戰略。我國航天事業已經凝聚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這些優秀人才組成了中國最年輕的科研隊伍??梢哉f,人才戰略是中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過程中的首要戰略。目前中國的航天人才隊伍正處在壯年期,載人航天隊伍平均年齡在34歲左右。在科研一線,我們的主力軍大多是“80后”,總設計師以‘60后’、‘70后’為主。這個年齡結構非常適合航天事業的持續發展和創新發展。
在我們看來,三大特點、五型人才,是當下培養年輕航天人才的主要路徑。三大特點指的是:老一代航天人甘當人梯,主動讓賢;領導敢于壓擔子,善于搭舞臺;針對個人優勢,因材施用。我們還把航天科研人才劃分為“大家”、“帥才”、“將才”、“全才”、“專才”五種類型——“大家”是院士、國家級的專家;“帥才”是能駕馭整個工程的大師;“將才”是領域領軍人物;“全才”是綜合性人才;“專才”是專業領域人才?!蔽蚁M嗄陮W生能認清自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點進行培養和發展,最終打通成才之路。
在國家整體改革創新的大環境下,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方興未艾的時代潮流中,西電應該爭當排頭兵。我們現在看航天未來二、三十年的路,還有很多困惑,2030年的前景如何,現在還看不清楚。但是信息產業的未來幾十年仍然是大的發展機遇期,無論是社會經濟、人民生活,還是國防武器裝備,信息化是一個大趨勢,有太多需要通過信息技術來解決的問題。我們西電以電子信息為特色,有突出的優勢,這是我們的機遇。
西電要更多地走出去,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我很愿意盡我所能為學校多做點事。我覺得學校未來的規劃很宏偉,發展的藍圖已經鋪開,西電的明天值得期待。作為一名西電人,我由衷地感到振奮和自豪。
(原文/西電新聞網·肖剛吳秀霞李小平付一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