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引領,學生心中的另一個父親
自從通信工程學院開展“關愛引領”活動以來,胡予濮老師積極與學生交流,有時還會提供“叫早服務”——早上早起來到學生宿舍樓前等待學生出早操。同時,他還抽空與學生在海棠餐廳一起吃飯聊天,每一次胡老師都會精心準備見面與學生交流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活、所學專業、以及自己帶過的學生的故事。
在平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他始終以友好、平等的態度,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用愛心、耐心、信心感化他們,激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還能把熱愛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做到嚴出于愛、嚴寓于愛,嚴而有格、嚴而有理、嚴而有情、嚴而有方、嚴而有恒。至2015年7月,胡予濮教授指導的博士畢業生人數達29人,其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各個高校從事教師職位,教授4人,副教授15人,他們秉承胡老師的教學風格與科研態度,奮斗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培育各園桃李。
一次在南校區進行答疑結束后,一位即將畢業的學生要求與胡老師合影,這名同學含著眼淚握著他的手說:“您是我在西電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其實,這名同學并不是胡老師班里的學生,胡老師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只是聽過胡老師上過的幾節課,但就是因為胡老師精彩深入的教學以及耐心的解答,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聽到這樣的稱贊,胡老師總是感到無比喜悅,因為在他眼中,任何的獎項都不如學生的支持振奮人心。
桂林電子工業大學教授韋永壯是胡予濮老師曾經帶過的一名碩士生和博士生,因為韋永壯本科所在的學校不是很好,基礎比較差,在研究生階段,胡予濮老師就手把手地教他。在胡老師不懈的悉心指導下,韋永壯在畢業答辯時獲得優秀碩士特等獎。后來,韋永壯到了桂林電子工業大學任教,并且是在當時同一批學生里最早被評為教授的人。他說:“胡予濮老師像我的父親一樣。”事實上,胡予濮老師的博士生現在也是他團隊成員的幾位老師更是深有體會。王保倉老師回憶說,從2007年到2009年博士畢業的頭三年,每次開密碼會議的時候,胡老師總是提醒他的博士生說,“訂票的時候也要給這幾個老師把票訂上,他們剛剛畢業,不容易,經費緊張,但是,每年一次的中國密碼學會年會是一個很好的和國內同行交流的機會。”王保倉老師自嘲地告訴記者:“我們留校的這幾個老師在胡老師面前就是啃老族呀”。
“真心關愛每一個孩子,耐心教育每一名學生,處處為學生發展著想”是胡予濮老師的教育準則。他傾盡全身的精力投入于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將一顆熾熱的心奉獻給他所熱愛的學生。他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心中最敬愛崇拜的恩師,更是學生眼里當之無愧的又一個父親。
1990年至2000年,是胡老師一生都不會忘記的一段經歷,在這長達10年的時間里,他一直胃疼,而且在醫院無論如何也查不出原因來。這段經歷讓他對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事業、親情以及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
“羞于淺嘗輒止,安于書呆子式,樂于做學生的朋友”,這是胡予濮老師的個人感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胡予濮老師用自己的愛心、知識點燃了他所摯愛的紅燭事業,教好書、育好人,是他永遠的追求。
(文/西電新聞網·李夢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