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學生,教書育人
..在“教好書”的前提下,曹全喜老師始終強調“育好人”。上課之余,他仍致力于教書育人的工作,不管多忙多累,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都盡力解決。他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好朋友。他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經常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學生家長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受到廣泛贊譽。2003年以來,他每年招收碩士生10人以上,并有多名博士生,年教學工作量在1000學時以上。
不論他有多忙多累,總是不遺余力地完成學校和學院安排的各項任務。他與學生新黨員談話,以自己的成長體會談祖國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發展規律,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武裝學生。他還經常詢問學生的個人情況、班級學風建設情況以及對教學工作的意見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教授講座”活動,以“端正學習動機、合理規劃人生”為主題作過多次報告,講述母校的發展變化、學科建設的歷程,激勵學生愛生活、愛學習、愛母校、愛祖國,與學生拉近了距離,受到學生的歡迎。他每年一次給學院的大一新生進行系統全面的入學教育和專業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專業、了解學校,從而增強學習的使命感。經常有學生找上門來咨詢各種問題,他總是以滿腔的熱情與學生交換看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價值的意見。他每天早上堅持體育鍛煉,工作之余,積極參與學生的乒乓球聯誼活動,在活動中教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加強師生交流,增進師生感情。他所授課的02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有多名乒乓球愛好者,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和鼓勵下,全班52名同學有35位考取了研究生,考研率創我校近年來最高。
銳意改革,潛心科研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教師是振興教育的根本所在,教師肩負著科技興國的重托。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教師必然對這一職業產生強烈的使命感。曹全喜老師多年來承擔和參加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結合教學和工作實際,潛心鉆研,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他長期從事傳感器、電子功能材料和元器件的科研工作,主持在研項目5項,參加在研項目3項。2001年“半導體氣敏傳感器敏感機理研究”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環形電機消噪元件”等均通過陜西省科委鑒定,2000年獲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他近三年在國內外正式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5篇,其中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本人的研究生或本梯隊青年教師)發表論文17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5篇。
在他的親自指導下,課題組成員齊心協力,高質量地完成了科研任務。他經常鼓勵大家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團結同志的愛心、排除阻力的用心、幫助朋友的善心、組建團隊的核心和鍛煉身體的恒心等。他指導的研究生絕大多數都表現優秀,有的已評為教授或走上了領導崗位。
以人為本,團結協作
作為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的學科帶頭人,他體會到,一個學科的建設雖然千頭萬緒,但學科發展最重要的是團隊精神。學科帶頭人不能只依靠行政手段,而要靠自身的言行和威望來發揮作用。只有從人格上尊重、生活上關心、業務上扶持青年教師,身體力行,和諧相處,才能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他寬以待人,團結教研室所有教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高姿態、高風格,嚴格要求自己。目前該學科的軟硬環境均處于歷史最好時期。
他擔任學院教學副院長,十分重視對全院青年教師的培養,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幫助,對每位青年教師都有培養計劃。他鼓勵青年人勇于承擔任務,敢于打硬仗,遇到學術問題,他總是耐心熱忱地與之討論,使很多青年教師成為教學和科研骨干。他深知,研究型大學的教師必須參加科研工作,通過科研提高業務水平、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他積極吸收青年教師參加科研、教學研究項目和編寫教材工作,目前梯隊的所有青年教師均參加或主持科研項目、主講本科生課程,這些舉措使青年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迅速成長。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師培養模式,從1985年起已先后培養出5名優秀的主講青年教師。第一遍他親自擔任主講,青年教師聽課輔導,第二年由他們主講,他聽課研討。在這個過程中,他毫無保留,熱情培養,使得一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形成了一個有生氣的戰斗團體,極大地激發了年輕同志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共同推動了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不斷上臺階。
多少年來,他為了工作埋頭苦干,不知放棄了多少休息時間;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廢寢忘食,辛勤耕耘,成績斐然。回顧三十余年的從教歷程,他無怨無悔,默默無聞。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在師德師風的活動中為我們樹立了好的榜樣。
(文/技術物理學院分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