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GPS引導的各種裝備,突然受敵方飛來的無人機壓制干擾而失去導引,加裝智能抗干擾設備后,立刻恢復導航能力。“80后”的他,憑借踏實苦干的勁頭與刻苦鉆研的精神,設計制作了智能GPS導航抗干擾樣機,為開展智能抗干擾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他就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秀教師”王新懷副教授。
科研孜孜以求:劍鋒磨礪出,梅香苦寒來
“我是西電土生土長的‘土鱉’”,眼前這個留著整齊板寸、笑容可掬的年輕人爽朗地笑著,王新懷從本科到博士都在西電就讀。盡管高中獲全國化學奧賽一等獎,但他最終遵從對電子的強烈愛好報考了西電。
大學時代的“王同學”,喜歡“窮折騰”電子。沒穿幾天的校服便一不小心報廢在幫同學修收音機的烙鐵下,原學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總教練郭萬有教授提起王新懷笑著說:“那時的他,思維活躍,參加了星火杯、電賽、挑戰杯等很多比賽,經常虛心請教,給我印象很深。”
宿舍學到的畢竟粗淺,王新懷渴望進實驗室,渴望哪怕能摸摸那些科學儀器。于是正在上大一的他毛遂自薦,竟被原技術物理學院503光電圖像處理實驗室接納了。從激光制導火箭彈的電路到導彈紅外跟蹤處理系統,從CCD/CMOS高速工業相機到操控數百平方的全彩LED控制器,王新懷透出激動和高興的神采:“真是太喜歡這些東西了,你知道么?北京奧運會摩根大廈巨型屏里的控制器就是我們做的。”
保送攻讀博士學位后,王新懷在電子工程學院史小衛教授課題組更是如魚得水,從數字到模擬,由低頻至微波,昂貴的微波儀器設備讓他驚嘆更愛不釋手。初進實驗室,他就接手設計了十八層電路的智能天線處理平臺,這在當時是十分復雜和困難的。從設計到調試,經常工作到深夜不愿回去。有次,為解決電路不穩定的問題,不知不覺間熬了個通宵。“問題終獲解決的那剎那,猶如飄仙”,王新懷回味著,而最終形成的GPS智能抗干擾系統,在國防總裝組織的某技術PK中奪魁。“這些從事科研工作的經歷,為我以后電路理論教學與競賽實踐教學都打下了深厚而廣泛的基礎”。
如今,王新懷依然堅守在高精尖技術科研的前沿陣地上,主持、參與著多項國家基金、空間測控基金等項目,如用于解決臨近空間黑障問題的高速等離子鞘套下的自適應XXXX技術,應用于未來火星通信的深空大天線組陣技術等。
教學循循善誘: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心
教學上,王新懷曾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競賽全國一等獎和全國三等獎各一項、第九屆校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等榮譽,但他總謙遜地說這來自領導的栽培和同事的支持。實際上,王新懷成績的取得并非是偶然的,這離不開他的科研,更離不開他的用心。
王新懷主講了本科兩門基礎課、一門專業課和一門基礎實驗課,其中一門基礎課是模擬電子。021214班長張帆聽說要訪談王老師,特地帶來了同學們在教師節親手寫就的“我心中的王新懷老師”。滿滿當當的正反紙上,刻滿了同學們的滿滿深情:“王老師,是您讓模電有了魔力,有機會再帶我們吧,能做您的學生榮幸之至”,“將工程應用融入教學之中是王老師教學中最大的特點,我喜歡!”,“王老師講課內容豐富,風格幽默,注重課堂互動,好!”……
聽過王新懷課的同學都會深深喜歡上他教的課。張帆每次都趕著坐最前排:“王老師上課總是那么有激情,聲音洪亮,從不需揚聲器,坐最后排也能聽得一清二楚,他的課不僅沒人逃,還經常有其他班和學院的同學過來蹭課。”這門本讓許多學生譽為“魔鬼電路”晦澀而難懂的課,在王新懷生動比喻與循循善誘下,似乎有了魔力,同學們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王新懷的課不會照本宣科,經常是板書講解與電路實驗投影相結合,好多同學都贊嘆他“知識淵博”。原來,王新懷不僅廣泛閱讀清華、華中科技等兄弟院校的同類教材,還翻閱了美國、日本等國教材,結合自己多年科研經歷,不但探析電路理論,而且介紹它們的實際應用,真正做到深入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