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同的授課對象,陳建軍也有自己不同的授課方法。對于本科生,他認為最好是系統條理地講授;而對于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來說,各章內容均系統完整的講授就顯得不那么必要,因為對他們的主要要求是擴大知識面,引導進入自己的課題研究,因而完全可以采用跳躍式的講授方式。
每次上完課之后,陳建軍都會對本次教學過程做一簡要回顧,想想哪里講授的不理想,表述的不清楚,進行自我反省和總結,這已然成為了他多年的習慣。他認為,“講課就如同演員登臺表演一樣,其效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多年來,他正是基于此,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針對每次授課過程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找原因,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授課藝術水平。
以德為先,鼓勵學生勵志與進步
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陳建軍特別注重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德為先,并盡可能利用各種場合向學生宏揚和傳遞正能量,鼓勵學生勵志與進步。“作為教師,首先須做作學生的表率,最起碼上課不遲到,課間不接手機。”陳建軍這樣說。從教35年來,他從未遲到或者缺勤過,如果要出差在外無法授課時,他也會提前安排好課程。
一直以來,陳建軍對他的研究生的最基本要求是:老實做人,踏實做學問。對于科研過程與論文撰寫和投稿中一些不端的行為,他始終都是零容忍。對于論文中的引用他人工作不標注、自我夸大成果、一稿多投等等行為在他的研究團隊中都是絕對不允許的。他認為:做學問水平高低是次要的,誠信才是最重要的。
陳建軍認為作為一名在讀的研究生,在沖刺階段要有不斷向高層次邁進的拼搏精神。為此,他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會不時地以“潤土細無聲”的方式鼓勵學生,勉勵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報效祖國的志向,并適時給以學生們各種鞭策。比如,他在講授賽德爾迭代方法僅僅是對簡單迭代方法的改進,即把前一次迭代已知的解向量立即用到隨后的迭代過程中,相對于簡單迭代方法僅此一點改進就構成了一種新的迭代方法。他借此鼓勵學生說:“不要迷信算法,一種新算法的產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陳建軍的學生林峰說:“我作為陳老師的學生也已經有兩年半的時間了。從做科研到做人,很多都受益于陳老師的教誨。從與陳老師的相處中,讓我看到,樂觀積極的態度對于做人做事都是多么的重要,一個人如果能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常對生活抱有一份積極向上的態度和一顆平常心,那么無論對于生活和科研就都可以做到樂此不疲。”
多年來,陳建軍的研究團隊還堅持了每周一次的學術活動,組織碩士生、博士生輪流做學術報告,內容包括每個人的研究成果、閱讀文獻的報告、學位論文的開題、預答辯等等。他也正是通過這一學術活動這一平臺,及時了解學生們的研究工作進展,并對每個學生的階段性工作進行布置安排,對其中表現好的肯定表揚,對不好的進行督促。他的學生普遍反映:通過多年的學術活動,不僅有效地促進了自己學業和科研,而且還從中還鍛煉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論文寫作和制作ppt等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為使研究生們盡快的進入角色,陳建軍經常帶著學生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并有意安排學生在分組會上報告學術論文。他還盡量多的為學生提供亮相的舞臺,每年他都被國內外多種學術刊物編輯部邀請審稿幾十余篇。在收到所審的稿件后,他通常根據該稿件的內容和學生的研究方向將稿件分配至某個學生,讓學生先審一遍然后自己再來審。他解釋說:“平常看到最新刊物上的文章至少也是他人兩三年以前的工作了,讓學生審稿,不僅能夠讓他們接觸到同行當前最新的研究工作,且在審理的過程中還能促使他們通過挑揀尋找他人稿件中的不足和問題,來思考自己撰寫出的論文如何避免漏洞和缺陷,從中培養自身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