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同心 共創“三好三有”
ICIE,即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mage Engineering的縮寫,這支團隊就是智能控制與圖像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的團隊在郭寶龍教授的帶領下,經過近15年的發展,現有教師13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講師3名,在讀碩博研究生80余人。
ICIE團隊注重以研促教、以研促學。團隊先后承擔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余項,承擔國防科研協作等橫向項目40多項,科研總經費達2000余萬元。此外,團隊還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發表SCI、EI等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10余部。2017年,團隊榮獲“陜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團隊教師精研教學水平,先后收獲各類省部級、校級教學獎40余項。“電路信號與系統基礎課教學團隊”被評為陜西省優秀教學團隊。2015年,團隊榮獲“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朱娟娟、吳憲祥老師更是收獲電路、信號與系統全國講課競賽一等獎。
自成立以來,團隊已經培養了4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200多名碩士研究生。多名從ICIE走出去的畢業生成長為高校教授、研究所科研骨干、公司技術骨干等各行各業精英人才。
搭建平臺 讓青年教師成長起來
“要想培養一流的人才,必須有一流的教師。”秉承“打鐵還需自己硬”的理念,團隊一直注重教師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的提升。
西電的品牌課程《信號與系統》一直是ICIE團隊負責講授。從國家級精品課程,到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再到國家級精品慕課,團隊老師精益求精,不斷在這里打磨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漸打響了這一課程的品牌之聲。
堪稱機械工程學科博士學位論文最高獎項的“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2017年有了西電人的身影。“青椒”賀王鵬的博士論文《周期簇稀疏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在機械故障診斷中的應用研究》獲得了第7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優秀獎,一時間鼓舞人心。這位來自ICIE團隊的青年教師感慨:“我在學術上的突破離不開團隊的培養。”事實上,ICIE團隊一直注重梯隊建設,致力于為青年教師提供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和展現才華的舞臺,構建青年教師成長支持體系。
競賽場上角逐訪學交流中進步
“創新能力強,競賽成績好”是ICIE團隊學生突出的亮點。斬獲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的“天眼衛士——基于云計算的無人機遠程智能監控系統”項目,就出自ICIE團隊郭寶龍教授、孫偉副教授指導的博碩研究生。在2017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上,團隊學生榮獲西部賽區全國一等獎。連續幾屆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獲獎者和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中也不乏團隊學子的身影。
ICIE團隊堅持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團隊教師80%具有1年以上的國外訪問學習經歷,先后有20多名博碩研究生到國外名校聯合培養,交流學習。
曾前往華盛頓大學訪問一年的博士侯杰對此頗有感觸:“團隊緊抓新興關鍵技術,與國外先進實驗室建立緊密聯系,選派優秀碩博學生出國聯合培養,汲取相關領域的學術積淀,確保了科研方向的準確、可行、有成果。通過開放交流,國內外先進科研經驗的‘活水’引了進來,讓實驗室的科研氛圍不斷迭代升華。”
(文/西電新聞中心·劉潤之 吳憲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