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三屆“崇尚學術,追求卓越”校慶月開幕式隆重舉行,西電迎來建校85周年。而前一天晚上,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探月、火星探測等重大航天工程有了高性能運載工具。
兩個喜訊,相隔一天,相距兩千余公里,有什么關聯?看似毫無關聯,但卻因一個人的存在有著緊密聯系,他便是受邀出席今年校慶月開幕式的校友張榮橋。張榮橋,1988年本科畢業于西電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現擔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
走進圖像所、登上演講臺,與校長座談交流、參加校慶月開幕式,總師張榮橋學長返回學校的這一天,行程滿滿、祝福良多。作為校友,他與師生共議祖國航天事業鏗鏘步伐;作為學長,他與西電人共慶母校85周年華誕。
走進圖像所:科研隊伍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11月4日上午8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像傳輸與處理研究所的師生早早來到辦公室進行整理布置,似有貴客即將登門拜訪,而“雅芯一號圖像壓縮系統”“神七伴隨小衛星圖像壓縮系統”“嫦娥三號巡視器圖像壓縮系統”等圖像所的研究成果也在實驗室中整齊列隊,似乎在等待接受檢閱。原來,這里是張榮橋學長到訪母校的第一站。
“張總一直很關心我們和嫦娥探月工程的合作進展,我們也很榮幸可以參與到國家重大工程中。”圖像所王柯儼老師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我們很期盼張總能對我們的工作進行指導,也特別珍惜這次可以和張總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9時,在圖像所吳成柯、李云松、劉凱、雷杰等多位老師的歡迎中,張榮橋如約而至。“咱們圖像所現在一共有多少位師生呀?”尚未落座,張榮橋便熱情詢問,充滿關切之意。
經李云松介紹,張榮橋進一步了解了圖像所近幾年的研究成果、在研項目以及后續發展思路等,并觀看了天宮二號伴隨衛星所傳回的一些高清圖像,其星載圖像壓縮系統是由圖像所研究團隊承擔研制的。
過程中,張榮橋適時問詢,既有作為總師的專業指導,也有作為學長的親切關懷。“航天事業門檻很高,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圖像所這邊都有參與,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不應滿足于此。要知道,在這個行當,在這個比較小的領域,有太多研究者參與其中,包括高校、研究所、工業部門、公司等。”
“現在圖像所要做兩方面工作,一是鞏固,二是拓展。”張榮橋也為圖像所未來發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議,“鞏固,就是手頭上現有事情一定要做好,無論是應用于陜西‘絲路一號’微小衛星的雅芯圖像壓縮芯片,還是嫦娥五號全景相機圖像壓縮系統,都不能出絲毫問題。拓展,就是要抓時機、搶機遇,火星探測工程就是一個重大機遇,圖像所不能等米下鍋,要找米下鍋,將設計思路盡快轉化為現成的成果,以此搶占先機。”
登上演講臺:學生成長也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有這么一種說法:阿波羅十一號登月一直是個騙局。火箭從地球上發射起飛時,需要一個超大型的發射塔架,而在月球上,大型發射架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那么阿波羅十一號究竟是如何從月球上起飛返航的呢?”“現在地球周圍有人類發射的6500余顆衛星,會不會造成很多太空垃圾,是如何進行清理的?”在北校區老科技樓報告廳,兩位同學先后向張榮橋學長提問道。
上午10時、下午4時,張榮橋分別在北校區為青年教師、研究生,在南校區校慶月開幕儀式上為本科生帶來題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主題報告。“以‘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作為報告主題,可能有些俗套,但這恰恰是社會對我們每個人的需求,是我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途徑,需要我們立足當下,放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