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學家的星空(康德)、科學家的星空(齊奧爾科夫斯基)、領導者的星空(溫家寶)切入,張榮橋首先回顧了世界航天事業的發展階段,包括人造地球衛星、載人繞地飛行、月球探測、載人登月、行星際探測等,在嫦娥二號監視相機所攝月球影像、嫦娥三號著陸器、巡視器和著陸區實拍等一張張圖像中,他為大家梳理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個發展階段。
“探月工程有個好聽的名字‘嫦娥工程’,歡迎大家參加我們的征名活動,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也起個好名字。”在展示火星車、著陸器等火星探測器組合體時,張榮橋向在座師生發出邀請。
“60年來,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活動取得了一些輝煌成果,值得驕傲,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和了解仍然很膚淺。我們所從事的航天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我們應該看到,搖籃之外的世界,無限廣闊。創新永無止境。”
“高大上的工程并非遙不可及,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也有很多我們西電人的貢獻。”在報告中,張榮橋不時將視角回歸母校發展,向大家展示了吳成柯、李云松團隊的圖像壓縮成就,段寶巖院士為“觀天巨眼”FAST提供的西電智慧等。
“當獲知有機會與張總近距離接觸,頓時有種即將面見偶像的感覺,我一早就預想到了報告現場的火爆場面。”電子工程學院研二的陳同學提前一個多小時到達會場,并占到前排座位。誠如陳同學預料,在北校區報告會現場,甚至有不少同學站著聽完了整場報告。
在南校區聆聽張榮橋主題報告的通信工程學院大三學生秦皓楠說,“張學長的報告很有啟發性,讓我對世界和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有了一個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我在西電之窗學生團隊負責校友返校接待工作,對校友有一種特別感情。一聽說本次校慶月開幕邀請到張榮橋學長,立馬就跑來一睹學長風范了。”
“我們邀請張榮橋校友返校做報告,是希望可以用他的優秀事跡來激勵后來學子,為同學們樹立榜樣,同時增進他與母校之間的交流。”西電校友總會蔣曇飛老師表示。
與校長座談:學校發展更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下午2時許,張榮橋在西電91級校友鯤鵬通訊董事長王陽、校友總會主任肖剛陪同下,抵達南校區辦公樓校長辦公室。校長鄭曉靜院士從辦公室迎出,一聲“好久不見”,一聲“校長好”,兩人親切握手,一番寒暄。
如數家珍一般,鄭曉靜向張榮橋介紹了學校近些年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發展,包括“新成立空間院、物光院等四個學院”“國家重大儀器研制專項”“ISN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珠三角設立研發中心”“學校承辦下屆‘互聯網+’”等等。
“西電有自身的特色,輝煌的成績可喜可賀,同時我們也有很好的未來發展前景。在學校整體發展方面,能夠在國防建設、國民經濟主戰場上做實事,這是最關鍵的。”張榮橋向校長提出了自己關于母校發展的思考,“在‘十三五’規劃所提出的‘9+6’重大工程和科技項目中,從天到地、從百姓日常生活到高大上的量子通信,西電能夠參與的、與西電業務相關的,至少有十個,包括深海空間站、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深空探測、大數據、量子通信等等。對西電來說,這是很好的機遇,但機遇也會稍縱即逝。”
“西電的校友真的很不錯,在推動學校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咱們的校友們繼續帶好頭,為學校添光彩,為祖國作貢獻。”鄭曉靜向張榮橋和王陽兩位校友表示衷心感謝。
“我會在自己的行當領域內,在信息溝通交流、項目引導等方面,盡自身最大努力來積極支持母校發展。”張榮橋表示。
下午3時,張榮橋前往南校區圖書館參加校慶月開幕式。校黨委副書記龍建成,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蔣舜浩對張總師表示了熱烈歡迎。
“無論是在為成立新中國而浴血奮斗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建設初期,還是在改革發展的新時期,我們的母校西電,始終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擔當來教書育人,我們西電的校友,始終秉持嚴謹、科學、創新、務實的作風,戰斗在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可以說,西電為新中國的建立、祖國的富強做出了卓越貢獻。很榮幸在西電85周年誕辰時回到母校。作為西電的一名學子,我感到由衷自豪。”張榮橋分享了自己重返母校的感受,并為現場師生作了一場題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精彩報告。
報告結束后,在圖書館館長盧朝陽的陪同下,張榮橋走訪了南校區圖書館,并重點參觀了“西軍電文庫”。一件件實物、資料和圖片,勾起了他當年在西電求學時點點滴滴的回憶。他在“石凳上的自習室”模塊處欣然留影,并在參觀后留言“留下足跡,展示輝煌”。
(文/西電新聞中心·賈 凱)